文/台南新芽秘書處
台南新芽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各項台南在地議題與聲援全國各項重要議題;「轉型正義」作為其中一樣重要議題,過去台南新芽除了自行舉辦相關講座、採集地方政治記憶之外,也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等單位合作舉辦在地教育推廣活動。
本期《咱台南電子報》專題,聚焦於轉型正義在地方的推動與實踐,探討當中央政府預算受限、法制進程受阻時,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如何扛起歷史的責任,持續深化民主與人權價值。我們從轉型正義的現況切入,檢視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解編後,各部會如何接續轉型正義工作,並分析轉型正義法制化的困境。
此外,地方層級的推動至關重要,台南市政府的「人權歷史場址調查計畫」已完成79處調查,顯示地方政府在保存不義遺址、記錄白色恐怖歷史上的努力。然而,這條路並不平坦,政策推動仍需民間監督與參與。本期特別專訪台南新芽協會秘書長蘇淋齊,透過他的經驗分享,了解民間如何在教育、研究與社會行動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從學運參與到投入轉型正義研究,發掘、述說更多未被記錄的政治受難者故事,並積極推動轉型正義活動,讓這段歷史不被遺忘。
轉型正義不只是過去式,更關乎我們未來的民主生活。本期報導邀請讀者一同關注,思考如何讓轉型正義成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
本期電子報內容
- 【轉型正義新挑戰 民間力量將成關鍵】文/宋小海(咱台南電子報記者)
- 【推動轉型正義的在地探索與實踐——專訪台南新芽協會秘書長蘇淋齊】文/宋小海(咱台南電子報記者)
- 【數字台南:轉型正義|帶你了解當期主題的3個關鍵數字】文/編輯室

轉型正義新挑戰 民間力量將成關鍵
文/宋小海(咱台南電子報記者)
今年(2025年)是二二八事件將屆78週年,有關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的反省及民主深化工作,政府部門也針對過去威權時期,侵害行為所遺留的問題,進行釐清真相、究責、和解等民主深化工作,然而隨著2022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任務解編至今,仍有不少相關任務及後續法制化工作有待完成,加上近期中央政府今年總預算遭立法院大幅凍刪事件中,包括轉型正義工作的重大預算也在其列,這些事件令過去長期推動「轉型正義」討論的民間團體感到憂慮。
促轉會的設立與階段成果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c)或轉型期正義(Justice in times of transition)源於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自 1980 年代起,拉丁美洲與東歐國家在民主轉型期對於威權時期大規模、系統性的反人權迫害所造成的不義,進行許多平反與結構改革措施,並藉由向整體社會揭露真相及教育,力圖達到讓不幸悲劇不再發生(Never again)的長遠目標,於此過程亦是同步鞏固民主、打造得以和解共生的公民社會。
自1995年時任總統李登輝以國家元首身份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致歉起始、啟動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機制,直至解嚴後31年,台灣2018年才正式由政府成立推動轉型正義工作專責機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依法進行包括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及行政不法、還原歷史真相等多項工作。
在政治檔案的徵集與開放方面,促轉會協調各行政機關清查並解密了大量威權時期的政治檔案,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關鍵資料,並建置「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目前已累積1萬4946筆威權時期政治案件受裁判人資料。
在平復司法不法方面,促轉會多次撤銷威權時期對政治受難者的不公有罪判決,恢復了受難者的名譽。自2018年10月促轉會首次宣告撤銷1270位政治受難者的罪名,四年間平復司法不法、撤銷有罪判決共有5983件,其中包括知名的520農民運動案、鹿窟事件、美麗島事件案等多項重大事件。
在威權象徵的處置方面,促轉會針對公共空間中的威權象徵,提出了多元處置方案,並推動社會對話,討論如何面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此外,促轉會積極推動不義遺址的保存與活化,將曾經的人
權侵害場所轉化為人權教育基地,如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和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等。
在地化的台南人權場址調查
在台南,多數人談到二二八事件,第一時間會想到事件期間遭國民政府逮捕,最終於台南市民生綠園被公開處決的律師湯德章。1987年解嚴後於台南首次舉行的二二八平反運動遊行,即是在湯德章殉難處做為終點,多年來也是相關追思活動之地點。除了自1998年市議會通過民生綠園更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市政府也在2014年將湯德章殉難的3月13日訂為「正義與勇氣紀念日」,近年在地方民間團體的呼籲下,湯德章故居成功獲得保存,成為台南人權歷史的重要象徵。
由於「促轉條例」第2條中提及「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也讓此一概念成為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政策內容之一,地方政府也展開更多調查工作。例如台南市政府自2019年推動「臺南人權歷史場址調查計畫」,至今完成包含促轉會公告及潛在不義遺址共79處人權歷史場址之調查研究成果、出版相關手冊。其中包括調查困難度較高且民間住所居多數的人權歷史場址,並繼續考掘出永明眼科診所等多處人權歷史場址。
轉型正義繼續法制化之路
然而在民間呼籲平反,中央、地方政府開啟調查、究責的轉型正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促轉會在開放政治檔案此一目標,即曾遭遇握有白恐時期大宗檔案的國安局和調查局拒絕交出檔案,並無視《政治檔案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刻意在交出檔案中大量遮掩線民、告密者等人名和資訊。至於促轉會針對中正紀念堂的處理、移除威權象徵、究責加害者等層面的作為,以及不當黨產的處置措施,也每每引起朝野政黨爭論。
「沒有經過反方質疑的社會對話以及公共論述過程,恐怕無法促進不同族群的理解,無助於營造民主社會。」對此現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簡稱:真促會)就曾發表聲明指出,「促轉會沒有進行最重要的『帶領社會對話、提出公共論述』的任務,它就直接去做『具體執行』的工作」。
在民間的反省聲中,促轉會在結束時提出多達170萬字的總結報告,將工作交接給各部會,後續則由行政院設置「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由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負責轉型正義事項以及任務總結報告之統合、協調及監督工作,並另外成立「人權與轉型正義處」作為幕僚單位。
行政體系瓶頸 民間力更不能缺席
為了延續促轉會解散時,總結報告所提出的法制建議,蔡英文政府於2023年 2 月曾宣示將於 1 年內完成轉型正義相關法案的立法,完備法制;其中所揭示的「轉型正義五法」, 包含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修正、政治檔案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家機密保護法修正草案,以及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加害者識別及處置專法草案。不過至今僅有部份法條通過行政院審查,離三讀通過落實尚有距離。
在2024年賴清德政府上台之際,台灣永社約30個民團即召開記者會呼籲,並以「盡速完成轉型正義法制化」、「業務資訊公開」、「活化促轉基金使用」、「落實不須修法即可進行的業務」等訴求發表聯合聲明。不過由於過去主政推動轉型正義的民進黨在立院席次並未過半,不僅相關法令推動遲緩,甚至在近期的總預算案爭議中,國民黨還提案要求將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相關業務預算(1,315萬元)全數刪除,也讓民間團體批評將大幅削弱各部會正開展的轉型正義工作。
雖然轉型正義的行政推動面臨困境,但民間力量依然不曾停歇。近年來,教育部設立,由國立臺南女中承辦的人權教育資源中心,仍持續推動人權教育課程發展。此外,許多關注轉型正義的民間團體,如共生音樂節、台中好民、台南新芽等,也持續透過活動與培力工作向社會傳遞轉型正義的價值。
轉型正義的推動需要長時間的社會累積與對話,無論政府是否能順利完成相關法制工作,關鍵在於民間的積極監督與參與,以確保轉型正義不僅是一場歷史清算,更是一個持續深化民主與人權價值的進程。
推動轉型正義的在地探索與實踐
——專訪台南新芽協會秘書長蘇淋齊
文/宋小海(咱台南電子報記者)
編按:
台南新芽協會自成立以來即關注轉型正義議題,致力於在地推廣轉型正義,深化市民對歷史與人權的理解,近年陸續推出「校園記憶與人權地景工作坊」「轉型正義在地化」論壇系列活動、政治檔案解讀研習及走讀。本次電子報將透過訪問新芽協會秘書長蘇淋齊,從他自身為何關注轉型正義的歷史背景、逐步呈現個別團體在進行籌備工作的思考脈絡,而讓我們理解這些故事離我們並不遙遠,更是連結當前民主生活實踐的鑰匙。
–
從學運開始轉型正義歷史研究
對於最初對轉型正義議題的關注,蘇淋齊表示始於2014年的 318 學運。當時尚是學生的他意識到,僅僅透過網路關心社會議題是不夠的,唯有親身投入行動,才能真正推動改變。雖然他的本科專業是生命科學,但在學運後,蘇淋齊開始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產生興趣,並參與學校週邊的打石文化研究,逐步擴大探索台灣歷史。
在2017 年適逢 228 事件 70 週年,當時舉辦的講座、展覽與工作坊,讓蘇淋齊深刻感受到自己對這段歷史的陌生,而這段歷史的發生地點與他的家鄉如此接近,發生的時間甚至與祖父母輩的生命歷程有所重疊,促使他進一步鑽研相關議題。
湯德章之外的更多「叛亂分子」
他決定報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並專注於 228 事件的研究。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過往對 228 事件的研究多集中於重大死傷地區,如基隆、高雄、嘉義、台中 27 部隊等,而對於台南的研究相對較少。普遍的討論焦點也常圍繞在知名受害者,例如台南的湯德章。然而,蘇淋齊開始思考,台南的 228 事件真的僅限於湯德章一人嗎?經過研究與資料爬梳,他發現,雖然台南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但仍有許多人被列入「叛亂分子名單」;後續也許多人在清鄉的過程被捕後被列入「自新、自首名單」。
2018 年左右,一批高雄市警察局的保防檔案出土,內容呈現當局於白色恐怖時期對 228 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持續監視。蘇淋齊由此推測,台南可能也存在類似的監控行為,於是進一步研究,雖然後因未尋獲有關檔案而無法證實,但他仍認為這樣的監控情形是普遍存在的。
政府部門的侷限
在轉型正義的推動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角色各有不同。目前,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仍主要由中央政府主導,促轉會解散後,相關業務被分散至各部會。然而,由於行政院的轉型正義會報會議頻率不高,而人權處協調能力也有限,導致整體推動速度緩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參與程度則受制於法規的不明確性。促轉條例並未明確規範地方政府的職責,導致多數縣市缺乏積極性,僅有少數地方政府,如台南市,相對積極推動不義遺址調查計畫,並出版研究成果。
即便如此,地方政府的轉型正義工作仍有許多不足。例如,台南 228 紀念館的展示內容過於英雄化,主要關注特定政治人物,缺少對學生、農民等不同階層行動者、受害者的敘述。此外,該館的教育推廣與研究典藏功能也尚未完善。這顯示,地方層級的轉型正義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進一步的努力與規劃。
民間教育工作為何重要
相較於公部門,民間團體在轉型正義的推動上展現出更大的靈活性,能夠深入社會不同層面。湯德章紀念協會持續推動 228 事件的紀念活動,例如每年 3 月 13 日在湯德章紀念公園舉行的紀念儀式。近年來不少心力關注故居修復,做為轉型正義的教育基地。
蘇淋齊表示,在台南除了像新芽協會透過各種教育推廣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轉型正義的重要性。台南社區大學也開設了一系列轉型正義課程,讓在地民眾有機會學習相關知識,新營社大亦與永和社大合作,透過線上課程推動轉型正義教育。

反思民主與人權的價值
蘇淋齊認為,轉型正義的教育推廣對年輕世代尤為重要,因為唯有讓年輕人理解歷史,才能真正反思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例如,他在一次高中演講中,有學生質疑:「這些人做了這些事,難道不應該被逮捕嗎?」這樣的提問正好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學生們思考:「當時的法律是否適當?」、「政府的執法過程是否合理?」、「我們該如何確保未來不再發生類似的壓迫?」
蘇淋齊表示當前資訊獲取的管道相當分眾,因此希望透過講座、遊行、文化活動等方式,以不同的媒介吸引更多受眾,讓轉型正義的概念更加普及。因為轉型正義的意義不僅在於過去的傷痕,更在於對未來的啟發。我們不應該僅在紀念日談論 228 事件,而應透過不斷的研究、討論與行動,讓社會真正理解轉型正義的價值,確保歷史不再重演、民主得以鞏固。
轉型正義並非過去式,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社會工程。蘇淋齊期許,政府應強化地方層級的推動,例如將不義遺址的調查制度化,並鼓勵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同時,教育體系也應更積極地納入轉型正義內容,使年輕世代有機會理解這段歷史。

【數字台南】轉型正義
帶你了解當期主題的3個關鍵數字
文/編輯室
台灣史上關押最久的政治犯林書揚,1926年生於台南麻豆,1950年5月31日半夜因白色恐怖「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麻豆支部案」被捕,而後遭判處無期徒刑,直到1984年12月17日才假釋出獄,實際關押長達34年7個月,12,619天。林書揚2012年10月11日病逝於北京,享壽86歲。
2020年,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湯德章律師之故居,因所有權更替面臨拆除危機,台南發起國內首例公民募資搶救重建行動,首波募集參與者多達8,229人響應,募集金額約2070萬餘元,締造國內文資保護新紀錄;同年9月成立社團法人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協會,作為故居未來的管理與教育推廣機構。
國家人權博物館自籌備處階段2014年開始,進行白色恐怖時期相關史蹟點調查研究計畫。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9 年起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啟動辦理「台南地區不義遺址調查計畫」,至2023年四期計畫完成,含括促轉會公告及潛在不義遺址在內共計進行79處調查案,並完成多版「台南人權歷史場址手冊」,其中考察出1950年郭琇琮案、高鈺鐺案、下營支部陳窗案,1951年鄭海樹案與白河小組案,1952年李媽兜案、李義成案等過去不為人知的多處人權場址。
目前電子報為募款支持者的權益與回饋,讀者可透過募款定期寄送的電子報中獲取本頁連結,並可優先閱覽台南新芽提供的內容,請勿將此頁面內容與連結公開上傳、轉發、改寫。
若您想將本篇分享給其他人一同閱讀,我們歡迎您進行私下的分享。
針對本期電子報內容若有任何疑問及回饋,歡迎聯繫台南新芽與我們反應。